煤炭洗选加工

  • 超低灰无烟煤选择性絮凝浮选试验研究

    陶安正;龙永强;胡明伟;

    以宁煤集团某选煤厂的重选精煤为研究对象,对磨矿至小于45μm的细粒煤样进行浮选试验;在矿浆浓度为60 g/L时,以柴油作为捕收剂,仲辛醇作为起泡剂,聚丙烯酰胺作为絮凝剂,研究了捕收剂、起泡剂和絮凝剂用量对浮选指标的影响,同时分析了非离子型、阳离子型和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的选择性絮凝作用。结果表明,浮选精煤灰分随着捕收剂柴油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精煤产率和浮选完善指标出现相同的趋势,在柴油用量为3 000 g/t时,精煤产率达到最大93.10%,浮选完善指标也达到最大46.82%,此后精煤产率和浮选完善指标逐渐下降。随着起泡剂仲辛醇用量的增加,浮选精煤灰分先稳定在1.43%,产率呈缓慢降低的趋势,在仲辛醇用量为200 g/t时,精煤灰分和产率同时达到最低,分别为1.35%和88.77%,此时的浮选完善指标最大,为47.29%,此后精煤产率和灰分逐渐增加,浮选完善指标呈现下降的趋势。相比于非离子和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PAM的浮选效果更好。当PAM用量为90 g/t,捕收剂用量为3 000 g/t,起泡剂用量为200 g/t时,浮选精煤灰分为1.24%,回收率为88.75%,浮选完善指标为50.93%。

    2024年07期 No.300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4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选煤智能化建设发展现状及建议

    程子曌;周娟华;陶志达;

    通过对选煤智能化标准、示范建设、科技成果等方面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厘清选煤智能化发展的阶段,针对发展状况提出了建议。

    2024年07期 No.300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3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1 ]
  • 亭南选煤厂煤泥水智能加药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王大国;胡元超;杜建军;杨光;

    针对亭南选煤厂煤泥水浓缩沉降不稳定、药剂添加量无法精准控制、岗位人员工作量大的问题,对煤泥水加药系统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通过增加浓缩机智能加药系统,实现加药智能化,稳定了循环水浓度,降低了药剂消耗,减少了工人工作量,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2024年07期 No.300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2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 ]
  • 液压步进式运输带牵引机的开发与工业应用

    洪文颖;

    针对煤炭输送带修理、更换过程中出现溜带、断带、损伤以及更换效率低等问题,设计开发一种具有闭环控制的液压步进运输带牵引机。应用实践表明,安装液压步进式运输带牵引机后,煤炭生产成本持续下降,显著提高经济效益,输送带更换效率提高近50%,提高了机械装备智能化水平。

    2024年07期 No.300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6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蒋家河煤矿智能洗选技术改造实践

    艾敬国;程少坤;贾文龙;黎辉;

    蒋家河煤矿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通过智能化改造提升安全高效发展水平。随着矿井智能化建设改造的不断深入,为了进一步提升煤炭智能洗选技术水平,达到减人增效的目的,根据矿井动筛车间现状,结合《陕西省煤矿智能化建设指南(指南)》,矿井对动筛车间进行了智能洗选技术改造,包括智能动筛洗煤集控系统、视频监控系统、设备健康管理和智能供配电及照明系统等,助力智能矿山建设,实现安全高效发展~([1])。

    2024年07期 No.300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4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兴隆庄煤矿选煤厂改造工程中对噪声的治理措施

    朱得华;

    兴隆庄煤矿工厂布局为工业与居民混杂区,为解决新建末煤重介系统生产噪声对居民区产生的影响,采用专业软件模拟声环境,根据模拟结果制定专业的噪声治理措施并进行施工。改造后实测运行噪声满足国家二类标准,整体噪声治理方案可行。

    2024年07期 No.300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6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BIM技术在巴拉素选煤厂EPC中的应用

    林厦;

    介绍了BIM技术的基本概念,阐述了BIM技术在巴拉素选煤厂EPC中的主要应用,结合巴拉素选煤厂总结了BIM技术的关键点及其应用的意义,同时介绍了智能化和数字孪生在项目中的应用,提出发展建议。

    2024年07期 No.300 28-3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8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智能浅槽分选机控制系统在阳城煤矿选煤厂的应用

    张玉伟;

    为提高浅槽分选机分选的精度和稳定性,采用在分选过程中控制上升流大小的方式,设计了一种智能控制系统。利用因差密度计测量分选区的密度,建立上升流流速预测模型,以重介质悬浮液实际值与设定值的偏差、脉动阀开度及变频器调节作为模型输入域变量,经模型计算得出脉动阀开度,通过模糊PID闭环控制,自动调节使上升介质的速度,使浅槽分选机保持在最佳分选状态。工业性试验表明,该系统实时性好、控制精度高、有效保证了浅槽分选机流场的稳定,提高了精煤产率,降低了精煤灰分。

    2024年07期 No.300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9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设备状态在线监测系统在门克庆选煤厂的应用

    李新;

    概述了门克庆选煤厂设备状态在线监测系统配置的必要性,介绍了设备状态在线监测系统的构架及功能设计;应用实践表明,设备状态在线监测使设备检修维护更合理,大大缩短了机械事故引起的影响时间,降低了设备空转率,提高了设备的有效利用率,并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为智能化选煤厂的建设提供了参考。

    2024年07期 No.300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4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基于条件GAN与自适应融合的胶带表面缺陷数据构建方法

    崔志芳;洪文颖;武宏旺;冀杰;

    针对煤矿胶带输送机在复杂工作环境下容易出现表面缺陷,影响生产和安全的实际问题,采用基于条件对抗生成网络的图像合成算法,结合传统图片处理技术,提高缺陷检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自适应融合算法能够生成真实且稳定的合成图片,且生成的样本无需手动标注目标框,有助于快速建立监督学习需要的训练样本集,解决了煤矿环境对算法的挑战。利用数据合成算法,目标检测率提升5%以上。

    2024年07期 No.300 4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1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鑫岩煤矿井下水仓煤泥回收系统的改造及经济效益分析

    张建忠;

    鑫岩煤矿原有井下水仓前的煤泥沉淀池面积小,沉降效果差,造成水仓清理耗时长、运输环节多,而且沉淀的煤泥由井下压滤机回收后随矸石排掉,造成炼焦煤资源的浪费。经论证,利用该矿煤泥易于沉降的特性,结合选煤厂煤泥水沉淀处理的理论计算结果,测算井下扩建两个75 m~2煤泥沉淀池,增加絮凝剂添加装置,在矿井水进入澄清水仓前使煤泥沉降、压滤回收,溢流进入澄清水仓,同时将井下压滤机回收的煤泥转运至主井原煤运输系统,使该部分煤泥能进入地面选煤厂进一步分选,可提高选煤厂的精煤回收率。经分析论,改造后不仅有利于资源合理利用,而且能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

    2024年07期 No.300 47-5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1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 付村选煤厂粗煤泥回收系统技术改造实践

    郭莹;刘兆雪;高奎;翟德平;褚大雷;钱瑶;王书礼;

    为解决付村选煤厂在粗煤泥回收工艺系统中存在的问题,通过采取对倾斜板沉淀器系统升级、使用ZKJ系列叠层筛替代原分级旋流器+高频筛工艺系统、优化筛下水管理等措施完成了粗煤泥回收系统改造。改造结果表明:解决了倾斜板沉淀器错配物较多,分级效果差,高频筛筛下水跑粗、筛上物灰分高的问题;保证了选煤厂粗煤泥环节高效稳定运行,提高了粗精煤回收率,减轻了浮选系统负荷,避免了重介精煤“背灰”问题。

    2024年07期 No.300 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8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浮选系统在唐口选煤厂的研究与应用

    赵泽;孔令超;韩峰;王圣凯;

    阐述了唐口选煤厂原选煤工艺没有细煤泥浮选,存在优质精煤资源浪费的问题。通过分析唐口选煤厂煤泥的粒度组成、浮沉组成及可浮性,制定煤泥浮选方案并进行实施。浮选系统运行后,浮选1 t煤泥,可产出0.5 t左右的精煤,大大提高了选煤厂经济效益较。同时,还具有较好的环保效益,煤泥经浮选可实现煤泥量减半,有利于环境保护。

    2024年07期 No.300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9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浅槽分选上升流防堵优化

    鲁伟;

    针对生产过程中浅槽分选上升流系统不畅及易堵塞的问题,分析了堵塞原因,探究了影响上升流系统的因素,优化了重介质浅槽分选机上升流系统结构。结果表明,悬浮液粘度、上升流系统结构等都是影响上升流系统是否堵塞的因素;上升流系统管道壁面上的颗粒以拉升模式或滚动模式离开,否则颗粒将粘附在壁面上;优化采用了布流孔板和上升流介质斗,大幅降低了上升流系统管道堵塞频率。

    2024年07期 No.300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1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烟气冷凝水表层微孔过滤的工业应用实践

    宋志黎;

    概述了表层微孔精密过滤机系统的结构组成,结合应用过程中总体技术性能要求,介绍了工艺运行流程,应用实践表明,烟气冷凝水经表层精密微孔过滤系统过滤后,滤液质量稳定,滤液悬浮物完全达到使用要求,处理量也能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而且自动化程度高,可实现自动过滤、自动反洗、自动排渣等过程,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2024年07期 No.300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4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多煤种分析的重介选煤系统智能化控制应用

    侯玉茂;杨文娣;贺文鹏;孔春朋;张鹏;郭英真;王绍敏;

    在入洗原煤煤种多、原煤煤质复杂多变的前提下,应用重介选煤系统智能化控制,建立基于不同煤种的重介精煤灰分反馈回控分选密度控制策略,实现了精煤产品灰分稳定控制,精煤产率得到稳步提升。

    2024年07期 No.300 69-7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4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煤炭深加工

  • “十四五”新疆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及政策研究

    陈阳;

    梳理了新疆煤炭资源分布及煤矿建设规模、现代煤化工项目规划及建设情况,分析了新疆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的优势与潜在的问题挑战,提出了推动新疆现代煤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2024年07期 No.300 7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7K]
    [下载次数:5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典型低阶煤热解特性及兰炭特性比较分析

    俞楠;邹冲;任萌萌;张伟光;邹雅宁;李彦雄;

    调查了陕、蒙、新三省四地兰炭产区代表性煤样的基础煤质特性,比较分析了四地代表性煤样的热解特性和热解产物分布,重点研究了不同煤样热解所得兰炭的微观结构、燃烧性能和可磨性。结果表明:各兰炭主产区低阶煤热解效率差异较大,随煤化程度加深,煤热解反应性逐渐降低;煤化程度更低的哈密煤拥有更高的焦油产率。热解气中氢含量和原煤H/O存在正相关关系;各兰炭主产区低阶煤热解兰炭比表面积差异较大,但孔隙形态分布规律类似;原煤的煤化程度低则制备的兰炭的炭结构无序化程度高;哈密兰炭的可磨性较差,但燃烧反应性最好,神府兰炭的可磨性优于其它两地。不同地域兰炭理化性质差异明显,应根据下游需求寻求最佳的兰炭的利用途径。

    2024年07期 No.300 78-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3K]
    [下载次数:3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新疆准东煤水煤浆气化灰渣特征研究

    次东辉;

    对新疆准东煤水煤浆气化灰渣的热值、烧失量、粒径、化学组成、孔隙结构、微观结构和燃烧特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气化细渣中热值和烧失量明显高于气化粗渣;气化粗渣和气化细渣的d_(50)分别为338.98μm和126.84μm;气化粗渣和气化细渣的主要化学成分均为SiO_2、Al_2O_3、CaO和Fe_2O_3,主要矿相都包括非晶态硅铝酸盐和碳,并夹杂着石英、方解石等晶相;气化粗渣和气化细渣的平均孔径分别为5.68 nm和5.56 nm,比表面积分别为85.81 m~2/g和202.88 m~2/g。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气化粗渣主要由块状颗粒和球状颗粒组成,而细渣主要包括不规则颗粒、球形颗粒和絮团状颗粒,并在絮团状颗粒上附着和包裹球形颗粒,其中不规则颗粒和絮团状颗粒主要由C元素构成,而球形颗粒主要以硅铝酸盐为主。热重分析结果表明,气化粗渣和气化细渣的燃烧失重率为16.81%和35.04%,综合燃烧特性指数分别为7.16×10~(-8)%~2/(min~2·℃~3)和1.51×10~(-7)%~2/(min~2·℃~3)。

    2024年07期 No.300 86-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0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气化细渣强化微细粒高岭石沉降研究

    曹俊云;

    探索了不同pH溶液环境和不同絮凝剂用量时煤气化细渣(CGFS)对高岭石沉降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CGFS在多种溶液环境中均可以强化微细粒高岭石的沉降。在酸性条件中,CGFS表面荷正电,与表面荷负电的微细粒高岭石更易凝聚。当pH为7时,上清液浊度由56 754 NTU降至27 918 NTU;同时CGFS可以强化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对高岭石的絮凝沉降效果,上清液浊度可由8 217 NTU降低至2 020 NTU。

    2024年07期 No.300 94-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4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煤质技术与管理

  • 煤炭检测实验室标准化设计探究

    陈希;

    标准化的实验室是获得准确、可靠试验数据的基础保障,煤炭实验室作为煤炭质量指标的来源,在推动煤炭高效、清洁、低碳和综合利用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针对当前煤炭检测实验室普遍存在的布局缺乏合理性、试验区域面积分配不足、设备数量与试验能力不匹配、缺少气体管路与通风管路等问题,从煤炭实验室布局与设计两个方面提出了标准化设计方案,分析了办公区域、制样区域、化验区域的主要功能与布局设计。对新建、扩建或改建煤炭检测实验室的标准化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24年07期 No.300 100-103+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9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煤中锗含量的研究

    陈慧珠;

    研究了HG-AFS法测定煤中微量锗含量的方法。通过对原子荧光光谱仪工作条件、氢化物发生条件和样品处理的研究,初步建立了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煤中锗含量的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检出限为0.18μg/L,精密度在1.97%~5.27%,加标回收率为97%~105%。说明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适用于煤中锗含量的测定,且准确度和稳定性高;研究成果可为《煤中锗含量的测定》国家标准修订提供科学基础。

    2024年07期 No.300 104-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0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 一体式智能采制化系统在选煤厂的应用

    林鹏程;

    介绍了中煤陕西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选煤厂一体式智能采制化系统的设计及应用情况,对一体式智能采制化系统的优缺点进行了系统分析,同时在设备改进及性能完善方面进行了展望。

    2024年07期 No.300 110-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0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综合利用

  • 抚顺煤炭矿区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研究

    赵鑫;

    阐述了随着煤炭资源的日益减少,抚顺煤炭矿区转产转型成为必然趋势。抚顺煤矿现有产业发展中存在固废利用不彻底、闲置排土场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退煤闭坑煤矿生态恢复费用高、产业结构依赖化石能源等不利发展因素。抚顺煤矿通过进行资源循环利用研究、开展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在南西舍场利用废弃舍场开展光伏发电项目、开展西露天矿区域综治项目等一系列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策略,取得了宝贵的发展经验。尤其是西露天矿整治方案结合了生态、旅游及经济产业发展的多重模式,成为退煤闭坑综合治理和整合利用的典型煤矿案例供学者和煤矿企业进行分析和研究。

    2024年07期 No.300 114-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7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 粉煤灰基沸石的研究进展

    李高亮;

    粉煤灰合成沸石是一种兼具经济与环境效益,拓宽粉煤灰资源化利用的途径,为高值化利用提供了方向。从制备方法、因素调控、生长机理以及应用等方面,对国内关于粉煤灰基沸石的研究进行归纳、整理以及总结,并对其存在问题进行了展望。

    2024年07期 No.300 118-120+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9K]
    [下载次数:2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淮河能源矿区煤矸石理化性质及资源化利用分析

    方恩才;王传兵;刘威;程海燕;王昌济;章梅;赵恒;李建;

    系统分析了淮河能源矿区煤矸石的物理化学特征,为煤矸石高质量综合利用和矿山环境治理提供技术支撑。通过采集煤矿的煤矸石,测定其化学组成、矿物成分、稀土含量、重金属含量等,分析煤矸石理化特征,结果表明:淮河能源矿区煤矸石为硅铝型煤矸石,矿物组成主要有石英和粘土矿物,G3矿中Fe_2O_3含量为11.16%,为高铁型煤矸石;CaO、MgO含量较低,在建筑材料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SiO_2、Al_2O_3的含量较高,可用于生产水泥或制备硅系、铝系产品;矸石中速效钾的含量达一级二级标准,可作钾肥;G3、G9有机质含量高,可用于农田改良,提升土壤肥力。矿区煤矸石中稀土元素含量均高于世界煤,其中,G8、G9矸石中镧、铈含量分别为中国煤含量的3.15、2.98倍,具有提取利用价值;煤矸石8种重金属的最大值远低于风险筛选值,对农作物生长和土壤生态环境风险低。

    2024年07期 No.300 121-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5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 ]

节能与环保

  • 基于模糊数学的龙口矿区及周边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

    徐晓天;

    正确认识和评价一个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结合山东胶东龙口矿区地质环境现状和特点,建立了矿山开采影响下的海岸带地质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模糊数学综合评价和GIS空间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区域地质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提出了综合整治与保护的防治对策和建议。

    2024年07期 No.300 127-130+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4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ZJ-30钻机“油改电”技术在河南省煤矿区域水害治理工程中的应用

    王鹏程;李国新;乔瑞;毋利军;

    鉴于ZJ-30钻机在河南省煤矿区域水害治理中采用柴油作为动力源所带来的高能耗和重污染问题,研究开发了钻机“油改电”技术,采用网电替代柴油作为动力系统的钻机装置。改造实施后,每口井每天能够减少约1.2 t的柴油能源消耗,每月能够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50 t,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约1.05 t,节能降耗和减排能力效果显著。

    2024年07期 No.300 131-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5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淮南矿区污水回用合理性分析

    申礼鹏;曹银南;宫耀;陶鹏飞;

    分析了淮南矿区用水环节及对水质的要求,介绍了淮南矿区现有矿井污水和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并通过对多个典型煤矿处理后的矿井水和生活污水水质逐一对标分析,得出煤矿污水回用合理途径,为淮南矿区煤矿合理回用矿井水和生活污水提供了理论指导。

    2024年07期 No.300 134-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0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杂志征稿启事

    <正>期刊简介《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杂志创刊于1983年,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大型煤炭科技类期刊(CN11-2627/TD;ISSN1005-8397),由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主办,系国内探讨、研究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主流媒体,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收录。

    2024年07期 No.300 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下载本期数据